《地平线》系列售出3800万份,2025年将推出VR沉浸式狩猎体验重塑生存类标杆
- 游戏攻略
- 2025-09-19 08:28:40
- 3
《地平线》VR版如何重塑生存游戏的天花板
索尼最近那场和腾讯的官司,把《地平线》系列3800万的销量甩在台面上时,我刚好在重刷《西之绝境》的PC版,盯着屏幕上埃洛伊射爆机械鳄鱼的画面,突然想起两年前玩PSVR2版《山之呼唤》时手心冒汗的怂样——那时候拉弓射箭还要靠手柄震动找手感,现在听说2025年要上全新VR狩猎体验,第一反应居然是“这回怕是要被机械鹰叼走”。
先说点实在的,根据索尼那纸诉状,这3800万里头有530万是2023到2025年新卖的,包括《西之绝境》上PC和《乐高地平线》这种衍生作,但真正让我眼馋的,是Guerrilla Games最近招QA那事儿——招聘要求里写着“2025年上半年到岗”,摆明了新作已经进入最后调试阶段,结合之前《山之呼唤》给PSVR2打头阵的架势,这回的VR版怕不是要搞票大的。
玩过《山之呼唤》的应该都懂,那会儿戴着PSVR2爬悬崖,手指头抠着岩缝的感觉比现实里还真实,但这次听说要搞“沉浸式狩猎体验”,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画面是:机械兽的关节缝里渗着机油,你蹲在灌木丛里,VR头显的眼球追踪跟着你的视线转,突然那货低头嗅了嗅你藏身的草丛——这时候要是敢喘大气,手柄的触觉反馈绝对能让你后背湿透。
不过话说回来,VR生存类游戏现在卷得厉害。《Gorilla Tag》那种靠甩手爬树的魔性玩法都能爆卖一亿美元,更别说《半衰期:爱莉克斯》那种把物理引擎玩出花的,但《地平线》系列的优势在哪?我觉得是机械兽的“生物感”,前作里那些金属怪物不是单纯堆参数,它们的行动逻辑、弱点分布都带着点“仿生学”的邪乎劲儿,比如风暴鸟会利用气流滑翔,闪光鹰会群体围猎,这些细节要是能全塞进VR里,那可比单纯射爆爽多了。
坑也不少,PSVR2那根线现在被玩家吐槽得跟什么似的,虽然《山之呼唤》里自适应扳机的拉弓手感确实顶,但转个身电线缠成麻花的样子实在煞风景,好在听说这次和Meta的Quest 4搞了深度合作,参考《极限竞速5》的VR一体机方案,说不定能解决线材问题,不过更让我在意的是生存玩法的深度——原版里采集资源、改造装备的流程已经够复杂,VR里要是蹲在地上捡零件,怕不是要练成“金鸡独立”的绝活?
还有玩家社区里那些又爱又恨的吐槽,比如有人嫌《山之呼唤》的移动机制太受限,必须靠甩手“跑步”,玩半小时胳膊比练完胸还酸,这次要是能加上《Gorilla Tag》那种肢体交互,比如用脚踢石头转移机械兽注意力,或者用手势比划召唤坐骑,那代入感绝对炸裂,不过话说回来,太复杂的操作又怕劝退手残党——毕竟不是谁都能像埃洛伊那样飞檐走壁。
最后说点私货,之前玩《西之绝境》PC版,4K画质下的机械兽细节已经够变态,但VR里要是能凑近了看它们金属鳞片上的划痕,甚至闻到模拟的机油味(虽然现在VR嗅觉还没普及),那才是真的“沉浸式”,不过更实际的是动态环境交互——比如用火把烧灌木丛制造烟雾掩护,或者引雷劈中机械兽的导电部位,这些在原版里只是特效的东西,VR里要是能变成可操作的战术,那生存游戏的标杆怕是要被重新定义。
现在唯一担心的是,这VR版会不会和《赛博朋克2077》的VR mod一样,画面缩水成马赛克,但想想Guerrilla Games连《山之呼唤》的木板贴图都能用法线贴图骗过眼睛,这回要是用上PS5的图形API,说不定真能在VR里实现“机械兽从头顶跨过”的压迫感——就是希望别像某些VR游戏那样,优化烂到让人玩十分钟就晕菜。
这VR版要是能搞定移动机制、生存深度和画面表现这三座大山,别说是3800万销量,怕不是要再翻个番,不过作为玩家,我现在最想做的,是把家里的沙发挪到客厅中间——省得玩VR的时候撞到茶几。
本文由东郭宛儿于2025-09-19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pro.xlisi.cn/glgl/3006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