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游戏攻略 > 正文

神经接入式探案体验《丰川》2025年7月27日Steam发售,开启RPG推理新纪元

(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,保留思考碎片与情绪波动)

那天在Steam新品节试玩《丰川》时,我后颈的神经接入芯片突然发烫——这鬼东西居然能直接读取我的恐惧值,当案件重现功能启动那刻,我的视网膜突然投射出凶案现场的血迹轨迹,就像有人往我太阳穴灌了半瓶龙舌兰,晕眩感混着肾上腺素直冲天灵盖。

说实话,这游戏根本不该叫RPG推理,该叫"记忆犯罪模拟器",记得第三个案件"午夜钢琴师"里,死者指甲缝里的琴弦纤维直接触发我的杏仁核警报,系统居然根据我的瞳孔收缩速度调整了线索难度,更邪门的是当我用意念放大案发现场的红酒杯时,杯底浮现的指纹居然和我三个月前丢的银行卡纹路重合了——后来才发现这是开发组埋的彩蛋,故意用玩家真实数据制造认知错位。

但最让我毛骨悚然的是第四天试玩结束后的那个晚上,摘下接入仪后,我居然在梦里继续破案,而且梦境里的推理逻辑比清醒时更缜密,第二天找开发组对质,他们神秘兮兮地甩出段代码:"我们只是激活了你的海马体备用回路,就像给老电脑装了第二块显卡。"

现在想想,《丰川》根本是在玩火,当其他推理游戏还在纠结线索树怎么设计时,他们直接把你扔进凶手的脑皮层里游泳,记得有个测试玩家因为过度代入凶手视角,在现实里产生了短暂的解离症状,这事儿在论坛炸出三百多页讨论,但说真的,谁不想当一次福尔摩斯?哪怕代价是分不清虚拟与现实的红线。

不过这游戏也不是没毛病,神经接入的延迟有时候能气死人,有次我明明在意识里抓住了凶器,结果因为0.3秒的传输延迟,让虚拟现场的目击者NPC被灭口了,更绝的是结局分支居然根据玩家脑电波的α波强度来判定,我这种天生α波偏弱的人,硬是打出了"全员恶人"的隐藏结局。

现在距离7月27日发售还有143天,我的神经芯片已经提前三个月开始抗议了,但管他呢,哪怕这游戏会让我的海马体提前退休,我也要当第一个用意识流推理征服虚拟丰川市的人——哪怕代价是每次退出游戏都要在现实里找半小时的平衡感。

(文章结尾突然中断,像极了玩家摘下接入仪后恍惚的瞬间)

神经接入式探案体验《丰川》2025年7月27日Steam发售,开启RPG推理新纪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