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镜记下毒案2025终极破解—时空回溯与毒物鉴定指南
- 游戏攻略
- 2025-10-06 20:28:01
- 2
(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,带有未完成句式与情绪波动)
那天在实验室翻到那枚铜镜残片时,我手一抖把培养皿摔了,玻璃渣子混着青苔碎屑溅在2025年的防静电地板上,像极了古画里那些模糊的血迹,说实话,一开始我根本没想到会和时空回溯技术扯上关系——毕竟这案子都过去三十年了,当年连凶手用的毒药种类都查不清。
案卷里说死者是江南织造局的司库,死前三天在镜阁宴客,铜镜正对宴席,镜面刻着《山海经》里的九尾狐纹样,法医当时只测出砷中毒,但具体是雄黄、雌黄还是更复杂的砷化物,根本查不明白,直到去年博物馆用新型光谱扫描仪给铜镜做检测,才发现镜钮缝隙里卡着半粒芝麻大的结晶体——那玩意儿在X射线荧光光谱下闪着诡异的蓝绿色,像是被岁月腌透的毒药。
我们团队用了三个月搭建时空回溯模型,这玩意儿简直像开了天眼:把案发当天的湿度、温度、空气成分甚至宾客的体味数据全喂给AI,再让虚拟粒子在镜阁里乱窜,结果发现当晚子时三刻,铜镜反射的光斑正好落在死者酒盏上,而那个位置,空气中的砷化氢浓度突然飙升了300倍。
但最邪门的是毒物来源,传统鉴定总盯着食物器皿,结果我们在镜背的鎏金层里测出了砷的同位素,古代工匠居然在鎏金时掺了雄黄?这操作太反常识了——雄黄遇金会起化学反应生成砷化物,但需要特定酸碱环境,后来翻古籍才发现,唐代有本《鎏金秘要》提到过"以雄黄镇邪,金液不腐",原来古人早把毒药当防腐剂使了。
现在问题卡在剂量计算,时空模型显示死者吸入的砷化氢足以致命,但当时在座十多人都没事,直到我翻出祖父的笔记,他年轻时在苏州当法医时遇过类似案例:某个绣娘用雄黄驱虫,结果整间绣坊的人集体中毒,就因为她把雄黄撒在铜镜背面,而那年梅雨季特别长……
(突然中断,笔迹变得潦草)
昨天半夜又做了那个梦,镜阁里所有人的脸都变成铜绿色,连酒水都泛着磷光,实验室的质谱仪突然报警,显示残片里还有微量铊元素——这案子越来越像俄罗斯套娃了,或许凶手根本不是下毒,而是利用了古镜本身的化学特性?但谁会在杀人时玩这种概率游戏?
(纸张边缘有咖啡渍)
今天去档案馆查1985年的气象记录,发现案发当月苏州连续七天阴雨,湿度85%以上,鎏金层里的雄黄在潮湿环境下缓慢释放砷化氢,而铜镜反射的光斑恰好形成局部高温区——这根本是场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,凶手只需要调整镜阁的布局,剩下的交给天气和物理规律。
(最后几行字被水浸透,模糊难辨)
可能永远查不出真凶了,但至少现在能确定:有些毒不需要亲手递出,让时间成为共犯,才是最高明的谋杀。
本文由封子昂于2025-10-06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pro.xlisi.cn/glgl/5555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