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问答 > 正文

12英寸轻薄笔记本,便携随行提升办公效率新体验

当我把那台12英寸的笔记本塞进帆布包:所谓效率,原来是这么回事

说实话,我以前从来没想过,有一天我会对着一台电脑感慨“这东西真轻”。

大概半年前,我还在用那台2018年款的15寸游戏本——厚重得像块板砖,电源适配器活脱脱像个哑铃,每次出差,我都得专门为它腾出半个背包,肩膀被勒得生疼,仿佛不是去开会,而是去工地搬砖,直到某个赶高铁的早晨,我在电梯里手滑差点砸到自己的脚,才终于下定决心:换!

然后我就遇见了现在这台12英寸的轻薄本。

第一次从盒子里把它拿出来的时候,我甚至愣了一下——比我的活页本还小一圈,重量大概只相当于两杯奶茶,银灰色磨砂外壳,不张扬,但摸起来有点冷静的质感,我把它随手丢进日常背的帆布包里,空荡荡的,甚至还能再塞一把伞和一本笔记。

而真正的改变是从“带得出去”开始的。

以前那台旧电脑,我除非迫不得已根本不想带出门,咖啡馆写稿?别闹了,插座周围永远围着一群人,而我电脑续航只有两小时;机场赶工?小桌板放不下,只能狼狈地搁在腿上,烫得能煎蛋。

但现在,我居然开始主动带电脑出门了。

上个月在南京西路见客户,提前到了半小时,我拐进一家吵闹的%Arabica,本来只想发个邮件,结果居然窝在角落改完了一整份PPT,键盘手感比我预想的好很多,虽然键程短,但反馈清晰,敲起来居然有点解压,最让我惊讶的是电池——出门时89%,回家还有三十多,中间我甚至没关心过电量这件事。

还有一次临时被拉去杭州当天往返开会,高铁上,隔壁大哥泡面的热气氤氲,我居然能在这片烟火气里敲完了周报,12英寸的屏幕在腿上刚刚好,不会太大顶到前座,也不会小到需要眯着眼找光标,那一刻我突然有点懂了——所谓移动办公,或许根本不是多么炫酷的技术,而是“你想用的时候,它就在,而且不给你添麻烦”。

性能嘛,我得说实话:它肯定不能渲染3D模型或者剪4K视频,但我逐渐发现,我其实根本没那么多重型任务要处理,大部分时间,我需要的不过是开十几个网页标签页、同时挂着微信和钉钉、写写Word和PPT,它偶尔也会卡,比如同时导出PDF和视频通话的时候,风扇会突然轻声嗡一下,像在提醒我“哥们,稍微收敛点”,但这反而让我更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么——效率有时候不是拼命堆任务,而是知道何时该专注。

现在它已经成了我包里一个理所当然的存在,有时候周末去图书馆,我也会习惯性带上它,体积太小,甚至经常被书埋住找不着,有次朋友看到,调侃说“你这电脑小得像玩具”,我笑了笑没反驳,他们不懂,正是这种“不起眼”,才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。

回头想想,所谓提升办公效率,未必是要多快的处理器或多华丽的功能,当设备不再成为你的负担,当你不再为“带不带电脑”纠结,当你随时能在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开始工作——可能这才是移动办公最本质的体验。

如果你是个硬核游戏玩家或者视频创作者,大概会对这类轻薄本嗤之以鼻,但对我这样一个常年奔波、需要随时处理文档和沟通的普通职场人来说,它刚刚好。

就像好的工具往往透明无声地融入你的生活,它不该是你要费心供奉的“大爷”,而是轻拍你肩膀、说“走呗,我准备好了”的搭档。

现在我的帆布包依然很轻,但能装下的,却比以往多得多。

12英寸轻薄笔记本,便携随行提升办公效率新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