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问答 > 正文

探索光子芯片前沿:驱动光电领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

那个让我深夜失眠的“光”

说真的,第一次听说“光子芯片”这个词,我还在实验室熬夜调光纤耦合器,那会儿我满脑子都是电子芯片的摩尔定律快要走到尽头了,半导体行业到处弥漫着一种“接下来该怎么玩?”的焦虑感,然后我的导师突然说:“别死磕电子了,试试光吧。”——那一刻我有点懵,又有点兴奋,像突然摸到了一扇隐藏的门。

光子芯片,简单来说就是用光而不是电来传输和处理信息,它不像电子那样容易发热,速度快得离谱,能耗还低,但说实话,刚开始我觉得这玩意儿太“理想化”了,光?怎么控制?怎么集成?材料怎么办?一堆问题砸过来,我甚至一度怀疑这只是学术圈的自嗨。

探索光子芯片前沿:驱动光电领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

但后来,我参与了一个硅光芯片的小规模测试项目,我们在一个不到指甲盖大小的硅基片上用激光刻写波导路径,尝试实现光信号的调制与路由,失败了多少次我已经记不清了——光损耗大、串扰严重、工艺容差极小……有一次我们连续三天熬夜,因为某个耦合点的对齐误差始终超过200纳米,大家几乎要放弃了,但就在某天凌晨四点,负责模拟的同事突然喊了一句:“等等,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用非对称锥形结构呢?”结果真的奏效了,那一刻实验室里没人说话,只有仪器轻微的嗡鸣,但所有人都清楚,我们摸到了某种未来的边缘。

光子芯片之所以能成为光电创新的核心引擎,恰恰是因为它从底层重构了信息处理的逻辑,现在大火的ChatGPT和AI计算,背后是庞大的算力需求,而传统电子芯片的发热和延迟问题已经很难支撑下一代算力爆炸,光子芯片却能以接近光速进行矩阵运算,能耗可能只有传统GPU的十分之一,我去年在某个国际会议上听到Lightmatter的展示,他们用光子芯片做神经网络推理,速度快到甚至让当时的观众席传来几声“这不可能”的低语——那种冲击力,是实打实的技术破壁。

探索光子芯片前沿:驱动光电领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

另一个让我个人很感慨的点是,光子芯片正在模糊“硬件”和“物理”的边界,它不像电子芯片那样依赖标准化的CMOS工艺,反而需要光学、材料学、量子物理甚至化学的交叉碰撞,比如瑞士洛桑理工(EPFL)做的非线性和频芯片,用铌酸锂材料实现了超高效率的光信号转换——这种材料十年前还被认为“太难集成”而几乎被大厂放弃,但现在呢?它成了热点,这说明什么?前沿技术的突破往往来自那些曾被忽视的“边缘路径”。

光子芯片离大规模商用还有距离,成本高、生态未成熟、设计工具链不友好……这些都是现实问题,我有时和工业界的人聊,他们会苦笑说:“你们学术界搞的是‘理想光’,我们还得考虑怎么量产不亏钱。”但这恰恰是创新最真实的样子——一边是实验室里颠覆式的突破,一边是产线上艰难的工艺迭代,两者拉扯着向前走。

最后说个有点私人的观察:我觉得光子芯片的魅力在于它重新唤起了工程师的“物理直觉”,电子芯片的发展越来越像在软件层面做优化,而光却逼着你回到物理本质——比如如何控制光的干涉、如何利用量子效应、如何在纳米尺度下“雕刻”光路,这是一种更贴近自然语言的计算逻辑,甚至带点美学意义上的优雅。

也许十年后,我们会觉得用电子做计算像在用蒸汽机——不是不行,只是本来可以有更优解,而此刻,我们正站在光与电的交界点上,摸索着推开那扇门,谁知道呢,或许下一个颠覆式的应用,就诞生在某个凌晨四点的实验室里。

(完)

探索光子芯片前沿:驱动光电领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