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问答 > 正文

借助远程桌面解决方案,打造无缝远程办公及高效协同新生态

当远程桌面不再是“备选项”:我的协同办公观察与碎碎念

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我还在每天挤一个半小时地铁去公司,现在想想,那种“肉身在场才算工作”的逻辑,好像已经是上个时代的事了。

一开始用远程桌面,纯粹是因为疫情被迫的,TeamViewer、AnyDesk、向日葵……一个个试过来,总觉得卡顿、延迟、突然断线,恨不得把电脑砸了,有一次跟客户演示方案,画面卡在我某个尴尬的皱眉的瞬间,对方突然问:“你那边是不是网不好?”——那一刻的窘迫感到现在还记得。

但后来事情慢慢起了变化。

我们公司不算大,四十多人,去年开始全面转向混合办公,行政小妹嚷嚷着“要数字化转型”,老板听着心动,结果买了一套某品牌的远程桌面解决方案(具体名字不提了,免得像广告),刚开始大家怨声载道:“又要学新东西”、“本地文件传不了”、“权限设置反人类”……

可过了两个月,真香。

借助远程桌面解决方案,打造无缝远程办公及高效协同新生态

技术本身其实没有多神奇,无非是云桌面+虚拟化+权限管理那一套,但它确实把“远程”这件事从“勉强能用”变成了“有点好用”,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多屏幕无缝切换的功能——以前在家工作得像在玩现实版“大家来找茬”,现在笔记本、平板、甚至手机都能接同一个桌面环境,咖啡洒了都不慌。

还有一个很实际的改变是协作习惯,我们组有个小朋友,人在成都,却经常和我(在上海)同步改同一份PPT,有次我一边语音吐槽他配色太丑,一边直接在他屏幕上圈注修改,他说“姐你别动我图层!”,我回“你闭嘴看我操作”,五分钟后,他默默打出一句:“好吧,确实好看多了。”

这种“几乎无感知”的协同,才是远程办公该有的样子吧。

借助远程桌面解决方案,打造无缝远程办公及高效协同新生态

不过问题也还是一大堆,比如法务部老张死活不肯用云端权限共享,每次还是坚持加密邮件发压缩包;再比如有一次服务器崩了半小时,全公司摸鱼等到技术小哥满头大汗修好——你看,所谓“生态”再流畅,人终究是其中最不稳定的变量。

我其实挺反感那种“远程办公拯救世界”的夸张论调,它没有拯救什么,只是让我们多了一种选择,有人适合在办公室的热闹里找灵感,也有人适合在深夜的书房里专注写代码,好的工具,不外乎是让每种工作方式都能成立,且彼此之间不至于脱节。

最近甚至在尝试用远程桌面连公司电脑打游戏——虽然延迟感人,但摸鱼的新世界大门仿佛被打开了(老板如果你看到这里,我开玩笑的)。

说到底,我们哪里只是需要个“远程控制电脑”的工具?我们要的是在分离的状态下依然保持联结的能力,是技术让人重新成为重点,而非地点。


写到这里忽然断了一次自动保存,吓得我赶紧Cmd+S,你看,再好的系统,也治不好人类的焦虑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