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通芯片家族发展全解析:从天梯图看技术迭代与市场格局
- 问答
- 2025-10-04 08:18:15
- 7
(一)
聊起手机芯片,绕不开高通,每次看到新机发布,参数表里那个熟悉的“骁龙”字样,总让我想起这些年用过的那些手机——和它们发烫的瞬间。
大概是从骁龙810开始,我真正意识到芯片不只是“性能”两个字那么简单,那年我买了一台某品牌的旗舰机,官方宣传“极致性能”,结果夏天户外拍照十分钟,直接过热降亮度,屏幕暗得跟傍晚似的,后来才知道,那是高通第一次尝试公版ARM大核心,结果翻车翻得连贴吧老哥都编不出更惨的剧情。
(二)
其实回过头看高通的发展,特别像打怪升级,早期骁龙S1、S2的存在感,基本被同期德州仪器和三星压着打,直到骁龙800系列出来,才真正站稳高端,我记得骁龙835那一代,真是甜点级神U——性能强、功耗稳,甚至成了后来很多手机厂商做“续航神机”的底子。
但真正有意思的是,高通从来不是一味堆性能,比如中端6系,简直是中国市场的变形记,从625的省电口碑,到后来730G突然开始强调游戏性能,再到后来778G几乎成了“中端焊门员”,你会发现它越来越懂用户要什么——或者说,是被联发科逼的。
(三)
说到联发科,就得提这两年的“发哥逆袭”,天玑9000之前,谁能想到发科能和高通在旗舰市场掰手腕?我当时还跟朋友吐槽:“发科这次是不是又PPT发布?”结果实测出来,性能能耗比居然真压了骁龙8 Gen1一头,那段时间看微博数码博主们连夜测机,评论区简直像过年。
高通当然也没闲着,后来的8+ Gen1换台积电工艺,总算挽回了口碑,但我总觉得,这场竞争里最大的赢家可能是用户——你发你的破芯片,我换我的代工厂,反正最后我们终于不用再抱着手机暖手了。
(四)
现在看芯片天梯图,其实特别有意思,它早就不只是性能排名了,更像一张技术路线斗争图,比如GPU部分高通常年碾压,AI算力发科后来狂堆NPU,还有基带——高通的老本行,5G时代几乎成了护城河。
但有个问题我一直没想明白:为什么高通明明能做好功耗,却总在某一代突然翻车?是技术预判问题,还是三星工艺坑人?可能两者都有,比如骁龙888,明明架构不错,偏偏三星工艺拖后腿,搞得厂商们不得不堆散热片、降频锁帧……简直梦回810时代。
(五)
最后说回市场,现在中低端芯片市场简直卷成麻花,高通7系、6系,发科天玑8000、7000系列,甚至三星都回来插一脚,但你会发现,很多厂商中端机宁愿用旧旗舰芯也不碰新中端——说明什么?用户被烫怕了,更相信经过时间检验的东西。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,我抽屉里还留着那颗骁龙625的老手机,偶尔开机,虽然卡得像幻灯片,但刷个微博居然还不热,可能芯片也好,手机也好,到最后拼的不是参数多漂亮,而是能不能让人用得踏实。
——反正下次换手机,我肯定先看评测里的温度曲线,性能?够用就行了。
本文由疏鸥于2025-10-04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pro.xlisi.cn/wenda/5171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