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至2023年CPU天梯图全解析:最强处理器性能排名深度回顾
- 问答
- 2025-10-06 01:18:21
- 2
【2018-2023:一场CPU的无声战争与我的装机血泪史】
记得2018年我刚上大学,省吃俭用攒了三个月的钱,对着贴吧里流传的那张“CPU天梯图”研究了整整一周,最后颤抖着手下单了一颗i5-8400——那时候我觉得它简直是性价比之神,能流畅打游戏还能跑MATLAB,就是温度偶尔飙到80℃让我心惊胆战😅,谁能想到,仅仅五年后,这张天梯图已经彻底翻天覆地。
2018:英特尔还在挤牙膏,AMD刚举起锤子
这一年英特尔的第八代酷睿勉强把六核下放到i5,但祖传14nm+++工艺和硅脂散热让人吐槽无力,我室友的i7-8700K超频到5GHz后像个暖风机,冬天省暖气费倒是真香(但夏天呢??),而AMD的锐龙2000系列开始用Zen+架构,多核性能突然能打了——虽然打游戏还是略虚英特尔,但渲染视频的用户已经开始偷偷倒戈。
2019-2020:AMD yes!真的不是口号
锐龙3000系列用上台积电7nm,我的天梯图笔记里第一次用红笔标出“反杀”二字,3700X只要2000多块却拥有8核16线程,把我那颗i5-8400按在地上摩擦……我连夜挂闲鱼卖了英特尔平台换AMD,被老妈骂“瞎折腾”😭,而英特尔第十代酷睿终于舍得给i3塞超线程,i9-10900K硬堆到10核却功耗爆炸,风冷根本压不住,水冷党狂喜。
2021:M1乱入,苹果教所有人做芯片
苹果M1 Max出现在天梯图时,所有人都在问:“这玩意儿放哪儿比较?” 它用手机芯片的思路干翻了x86的功耗比,我的剪辑师朋友哭着说“导出视频时电脑终于不烫熟鸡蛋了”🍳,英特尔第11代酷睿火箭湖勉强用上10nm,却因为发热倒退被调侃“英特尔反向升级大师”,而AMD的5000系列锐龙单核性能首次超越英特尔——我的装机群里有人晒出5900X跑分图配文:“英特尔,时代变了”。
2022-2023:核战与异构的迷思
英特尔12代酷睿用大小核设计强行抢回王座,但Win11调度bug让我朋友的大小核打游戏时轮流偷懒🤯,AMD的7000系列锐龙换上AM5接口支持DDR5,但首发价格贵到让我劝退学弟“等跳水吧”,最魔幻的是M2 Ultra——苹果直接在天梯图顶端盖别墅,但兼容性依旧让游戏党纠结到咬手指……
如今回头看,这五年天梯图变迁像一场马拉松:英特尔从傲慢到奋起直追,AMD从逆袭到暂时卡壳,苹果直接另开赛道跑出残影,而我的电脑从i5-8400换到5600X再到13700K,硅脂涂了擦擦了涂,散热器塞满柜子——或许我们追的不是性能,是那种“按下开机键时隐约的期待感”吧✨。
(写完看了眼温度监控:当前CPU 68℃……算了不想它了,该清灰了。)
本文由示清妙于2025-10-06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pro.xlisi.cn/wenda/5433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