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问答 > 正文

平板电脑变身通讯工具:通话功能实现路径与用户选择分析

哎,说实话,以前谁会把平板当电话用啊?那么大一块板子贴脸上讲电话,简直像在演滑稽剧,但这两年,我越来越发现身边有人开始用平板接打电话了——包括我自己。

这事得从我去年换平板说起,当时想着买个iPad Pro主要是画画和看片,压根没考虑过通话功能,结果有一次手机没电,情急之下用平板拨了通微信语音,突然发现:欸?好像也不是不行,扬声器音质比手机还通透,麦克风收音也清晰,从那之后,我时不时就直接用平板打电话了,尤其是需要长时间沟通或者开线上会的时候。

平板电脑变身通讯工具:通话功能实现路径与用户选择分析

其实平板实现通话无非就三条路:eSIM独立通话、App网络通话,或者最传统的——蓝牙连手机当副屏,但说实话,eSIM版通常贵好几百,我身边真没几个人为了通话功能特意选这个版本,大部分人走的都是第二条路:微信、钉钉、Facetime之类的App,我表姐做外贸的,经常举着12.9寸的iPad跟客户视频,她说大屏看得清样品细节,“虽然举久了手酸,但比举手机还是舒服点”。

但你说这玩意能完全替代手机吗?我觉得难,有一次我在地铁里试着用平板打电话,周围人那种“这人在搞什么行为艺术”的眼神让我立马缩了回去,平板的通讯功能更像是一种“场景补充”——在家、在办公室、在固定场所,它的体验甚至优于手机;但一旦出门,便携性和隐私性就成了硬伤。

平板电脑变身通讯工具:通话功能实现路径与用户选择分析

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点:厂商其实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了,你看现在很多平板都开始支持“通话降噪”、“扬声器定向收音”这些功能,明明就是为通话场景优化的,但宣传的时候却很少强调,估计是怕破坏“生产力工具”的定位吧?这种欲说还休的态度挺真实的——既想拓展使用场景,又怕变得不伦不类。

说到底,用户选择用不用平板打电话,根本不是在比较技术参数,而是在衡量一种“场合的合适性”,我现在养成了新习惯:工作时间用平板接客户电话,解放双手还能同步查资料;下班出门一律换回手机,这种分裂感挺妙的——设备的功能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,但人的使用直觉却帮它们重新划清了界限。

可能未来不会有“平板完全取代手机”的那天,但这种交叉和模糊本身,反而让科技产品变得更有人情味了,就像我现在偶尔看着平板弹出通话界面,还是会忍不住笑:这大家伙,居然真的成了我半个电话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