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问答 > 正文

Lax Audio:Transform Your Listening with Premium Sound Clarity

一次偶然,让我彻底迷上了Lax Audio

我其实不算什么音响发烧友,之前用的,是两年前在电商平台凑单买的蓝牙音箱,打折下来不到三百块,平时听个响,没问题;但要说“音质”,大概只能算“能出声”的水平,直到上个月,我去一个不太熟的朋友家做客——他是那种会把“声场”、“解析力”挂在嘴边的人——我才突然意识到,原来声音,是真的可以有“形状”的。

他那会儿放了一首我听了快十年的老歌,Radiohead的《Reckoner》,但那天,我几乎是第一次真正“听”到它。

开头的鼓点不再是一团模糊的节奏,而是能清晰地感觉到鼓槌接触鼓面的那种细微震颤,一下,两下,像是敲在耳膜上,又轻又准,Thom Yorke的嗓音不再是漂浮在伴奏之上的“另一层声音”,而是彻底融了进去,又偶尔挣脱出来,那种脆弱和撕裂感,我以前只能靠歌词脑补,那次却直接“看”到了,我甚至能听到背景里极其微弱的、像是手指擦过吉他弦的杂音——那种不完美,反而让整首歌活了过来。

我愣在那儿,问:“你这套……很贵吧?”

他笑了笑,指着一个设计极简、看起来低调得不行的音箱说:“没,就这个,Lax Audio的入门款。”

那一刻我的感觉挺复杂的,有点尴尬——为自己过去那些“听个响”的日子;更多的是好奇:一个看起来毫不张扬的设备,是怎么把声音还原得这么……真实的?

后来我自己也入手了一台,说实话,最初纯粹是因为那次体验太震撼,带点冲动消费的意思,但用了快一个月,我渐渐发现,Lax Audio最让我沉迷的,其实不是那种一耳朵的“惊艳”,而是它那种近乎固执的“诚实”。

它不像有些音箱,拼命拉高低音来营造“震撼”感,或者刻意修饰人声部分让你觉得“清晰”,它更像一个冷静的翻译官,只是尽可能原汁原味地把录制时的声音细节转述给你,好听的,它就漂亮地呈现;难听的——比如我常听的一些独立乐队早期粗糙的录音——它也不会帮你美化,而是带点无情地告诉你:“喏,当时录的就是这样。”

这种特性,让我重新“复习”了我的整个歌单,有些歌,在这种赤裸的还原下变得索然无味,我才发现我原来喜欢的只是记忆里的它;但更多的歌,像Björk的《Hyperballad》里那些层叠的电子音效,或者Max Richter古典乐里几乎不可闻的呼吸声,都被一一拆解开来,摆在我面前,听音乐突然变成了一种更主动的探索,而不是被动的背景音填充。

我甚至开始理解我那个朋友所说的“声场”了,简单说,就是你能“听”出每个乐器的位置,感觉声音是从一个具体的空间里发出来的,而不是扁平地糊在一起,用Lax Audio听现场版录音尤其明显——你能听到掌声从远处传来,欢呼声在右后方响起,主唱的声音定位在正前方,闭上眼睛,真的有点身临其境的意思。

它没那么完美,比如它的设计太过 minimalist,有朋友来我家甚至没发现它是个音箱;比如它需要一点时间去适应——如果你习惯了重低音的轰炸,一开始甚至会觉得它的表现有点“性冷淡”。

它的价值就在于这种不讨好,它不试图成为你客厅里最炫酷的装饰,也不想用轰头的节奏感让你瞬间亢奋,它只是在做一件事:尽可能地还原声音的本来的样子,然后把你和音乐之间的一切滤镜拿掉,让你们直接面对面。

现在回想,遇见它好像是个偶然,但又挺必然的,我们每天被各种压缩过的、被算法推荐精心投喂的音频内容包围,多久没有纯粹地、专注地听一首歌了?Lax Audio没改变我的歌单,但它确实改变了我和这些歌相处的方式。

有时候夜里睡不着,我会坐在地板上,关掉所有灯,只开音箱,放一首Nick Drake的《Pink Moon》,他那把吉他和他温柔又孤独的嗓子,在黑暗里清晰得像是在你耳边单独唱给你听。

那一刻你会觉得,好的声音不是一种消费,是一种重逢。

Lax Audio:Transform Your Listening with Premium Sound Clari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