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探索Java多线程:从原理到高级应用实战全攻略
- 问答
- 2025-10-09 06:03:19
- 2
深入探索Java多线程:从原理到高级应用实战全攻略
说真的,多线程这玩意儿,刚开始学的时候真是让人头大,我记得第一次写多线程代码,满心欢喜跑起来,结果不是死锁就是数据错乱,简直想砸电脑,但后来慢慢摸清了它的脾气,才发现这东西的魅力——用好了是真能打,用不好就是灾难现场。
线程到底是个啥?先掰扯清楚原理
很多人觉得线程就是“同时干多件事”,其实没那么简单,比如你一边听歌一边写代码,看似同时,但CPU可能只是在快速切换——线程的本质是执行路径,而JVM和操作系统在背后默默调度这一切。
我记得有一次面试,被问到“线程和进程的区别”,我巴拉巴拉说了一堆,结果对方笑了笑:“那你觉得为什么Java线程切换成本比进程低?”当时我就卡壳了……后来才明白,线程共享进程资源,但正因为共享,才引出了那么多破事——比如该死的线程安全。
synchronized和volatile:别瞎用,会翻车
以前我总觉得synchronized是万能的,直到有一次写了个高频调用的支付校验接口,用了synchronized修饰方法,结果性能直接崩了,后来改用Lock和CAS,才缓过来,其实synchronized是重量锁,JVM底层有锁升级机制(偏向锁→轻量锁→重量锁),但很多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乱用,反而拖慢系统。
volatile也是个坑,它只能保证可见性,不保证原子性,比如volatile int i = 0; i++;
这种操作,多线程下照样错乱,记得有次同事信誓旦旦说用了volatile就不会有并发问题,结果线上数据错得一塌糊涂……最后还是用了AtomicInteger才解决。
线程池:别只会Executors.newFixedThreadPool!
Java提供的Executors工具类虽然方便,但隐藏了不少坑,比如newCachedThreadPool
最大线程数是Integer.MAX_VALUE,高并发下能给你创建几千个线程,直接打爆机器,后来我学乖了,一律用ThreadPoolExecutor
自定义参数,尤其是核心线程数、队列类型(ArrayBlockingQueue vs LinkedBlockingQueue)、拒绝策略(CallerRunsPolicy让调用线程执行,至少不会丢任务)。
有个真实案例:我们有个异步推送消息的服务,用了无界队列,结果某天消息量暴增,队列堆了百万条任务,内存直接OOM,后来改成有界队列+降级策略,才稳住了。
CompletableFuture:异步编程的真香现场
以前写回调地狱写到崩溃,自从用了CompletableFuture,简直打开新世界,比如链式调用:
CompletableFuture.supplyAsync(() -> fetchOrder()) .thenApplyAsync(order -> processPayment(order)) .exceptionally(ex -> fallback());
但要注意线程池传递问题——默认用ForkJoinPool,但最好自己传线程池,避免公共池被阻塞,我有次偷懒没传,结果其他依赖ForkJoinPool的任务全卡住了……
死锁和排查:半夜被报警吵醒的痛
死锁这东西,不遇到一次都不算真正搞过多线程,有一次线上服务卡死,jstack一看,两个线程互相等锁:
Thread-1: holding Lock A, waiting for Lock B
Thread-2: holding Lock B, waiting for Lock A
后来加了锁顺序协议(统一先拿Lock A再拿Lock B)才解决,现在我都养成习惯了:拿锁按固定顺序,尽量用tryLock()带超时。
实战心得:多线程不是炫技,是权衡
多线程不是为了“看起来高级”,而是为了解决性能瓶颈,但线程越多不一定越好——上下文切换、资源争用都会拖慢速度,我之前为了优化一个计算任务,开了100个线程,结果比单线程还慢,用jstack发现大量线程状态是WAITING。
真正有用的反而是分段处理或生产者-消费者模式,比如我们处理大文件解析时,用BlockingQueue拆成读取、解析、写入三个环节,每个环节控制线程数,速度提升了8倍。
最后说两句
搞多线程,最重要的是敬畏心,随便加synchronized或者乱开线程,迟早要还债,现在我看到新人写new Thread().start()
都会心里一颤……毕竟线上崩过的痛,不想再经历了。
慢慢来,写点单元测试,多用工具(jstack、Arthas)分析,多线程也能驯服得妥妥的。
本文由缑涵意于2025-10-09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pro.xlisi.cn/wenda/581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