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问答 > 正文

移动处理器性能天梯图2022:笔记本CPU排行与详细解析

行吧,聊聊2022年的笔记本CPU,这事儿吧,每年都像一场混战,但2022年尤其有意思,感觉像是英特尔终于睡醒了,伸了个懒腰开始反击,而AMD呢,反倒有点…怎么说,像是冲得太猛后需要喘口气?🤔

先说说我自己的感受,年初那会儿,我帮朋友选轻薄本,清一色推荐的还是AMD的锐龙5000系列,比如R7-5800U,那种能效比,那种续航,真是让人安心,感觉AMD在“省电又够用”这块儿,拿捏得死死的,但到了下半年,尤其是英特尔12代酷睿(Alder Lake)那种大小核架构全面铺开之后,局面就有点变了。

这个“天梯图”吧,在我脑子里大概分这么几个档位,没那么精确,但比较直观:

移动处理器性能天梯图2022:笔记本CPU排行与详细解析

金字塔尖的“怪物们” 🚀 这位置,基本是给英特尔酷睿i9-12900HX/12950HX和AMD的锐龙9 6980HX/6900HX留着的,但说实话,这俩走的不是同一条路。

  • 英特尔像个肌肉猛男,靠着大小核混合架构(性能核+能效核),在多核性能上简直是暴力碾压,特别是i9-12900HX,16核24线程,你跑个视频渲染或者代码编译,能明显感觉到那种“唰”一下就完事儿的速度感,但代价呢?功耗也高,发热也大,一般游戏本都得把散热堆得厚厚的才行,我摸过一台搭载它的笔记本,风扇一转起来,那声音…嗯,很有存在感。
  • AMD这边呢,更像是个内功高手,锐龙9 6980HX的核显,Radeon 680M,真的是个惊喜!你不用独显,都能在1080P中低画质下流畅玩不少主流游戏了,这对于追求极致轻薄的用户来说,吸引力巨大,但纯比CPU的绝对性能,在多核上确实被英特尔压了一头,所以你说谁第一?看你干嘛用了,要极致生产力,选英特尔;要均衡和核显黑科技,AMD更香。

主力军与“甜点级”选择 🍬 这是最多人关心的区间,比如i7-12700H和R7-6800H。

移动处理器性能天梯图2022:笔记本CPU排行与详细解析

  • i7-12700H,可以说是12代里最成功的型号之一,它继承了i9的大部分特性,性能对于绝大多数游戏和创作需求都绰绰有余,价格又相对亲民,去年很多“水桶机”游戏本都用它,它的续航…唉,还是英特尔的老问题,离电表现一般,插电和用电池简直是两颗U。
  • R7-6800H,我愿称之为“全能型选手”,它的CPU性能可能比i7-12700H稍弱一点,但差距不大,关键是那个强大的核显和优秀的能效控制,这意味着,同样一款轻薄本,用AMD平台可能续航能多出一两个小时的“安全感”,而且偶尔想玩玩游戏也不用太发愁,我总觉得,对于不追求极限帧数的普通用户,R7-6800H的体验可能更舒服、更省心。

容易被忽视的“暗线”:苹果M系列 🍎 虽然这个天梯图通常指x86阵营,但M1 Pro/Max/M2芯片绝对是2022年无法忽略的存在,它们的强,是另一种维度的强,你用它们剪视频、做设计,那种流畅和高效,尤其是视频剪辑的最终导出速度,经常能反杀同价位的Windows笔记本,但它的“弱项”也很明显:游戏生态和某些专业软件的兼容性,它就像个偏科的天才,在它的领域里无敌,但离开这个领域就得适应一下。

一点不成熟的个人吐槽: 有时候看评测数据,感觉大家都太纠结于那百分之几的跑分差距了。🤷‍♂️ 实际用起来,除非你是特别极致的用户,否则i5-12500H、R5-6600H这些中端U的性能都已经非常够用了,真的,别被参数焦虑绑架,选CPU,更多是选择一种“使用方式”:你是需要一台插电战斗的移动工作站,还是一台能陪你出差一天不用找插座的可靠伙伴?

2022年的移动CPU市场,因为英特尔的强势回归,变得特别有看头,没有绝对的王者,只有更适合你的选择,这也挺好,竞争越激烈,我们消费者才能用上更好的产品,对吧?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