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问答 > 正文

苹果iTunes:融合音乐、电影、剧集和播客的全能数字娱乐殿堂

记得第一次用iTunes,是我那台iPod classic 160G快被塞爆的时候,那时候哪懂什么资料库管理,纯粹是把CD一张张往里扔,像往铁皮盒里塞糖纸,直到某天想找高中时听的那首《旅行的意义》,翻遍了“最近添加”“表演者”“专辑”三个分类都没找到——它莫名其妙出现在一个叫“未知专辑”的文件夹里,和陈奕迅的《十年》挤在一起,那一刻我才意识到,这个看似规整的数字殿堂,其实藏着无数个这样幽暗的、需要自己点灯摸索的角落。

苹果iTunes:融合音乐、电影、剧集和播客的全能数字娱乐殿堂

说它是殿堂其实不太准确,更像是个自带强迫症的音乐管家,顺便把电影、剧集和播客都拽进了同一套分类逻辑里,2005年第一次在iTunes Store租《星球大战》,下载等了四十分钟,画质还不如后来盗版网站——但那种“正版仪式感”很奇妙,就像小时候去音像店租VCD,塑料盒上还贴着前一个租客留下的指纹。

苹果iTunes:融合音乐、电影、剧集和播客的全能数字娱乐殿堂

播客订阅功能刚上线时,我同步了《段子来了》和《一天世界》,有次地铁过隧道导致某集下载中断,之后每次听到主播说到“就跳转到下一集,像被人掐着脖子讲话,这种数字瑕疵现在早被流媒体无缝衔接技术解决了,但反而怀念那种偶尔卡顿的真实感,就像CD机偶尔跳帧,留下独特的听觉记忆。

它最迷人的矛盾在于:试图用完美秩序收纳混沌的娱乐需求,iCloud同步后,我在公司电脑上删了某张专辑,回家发现iPad上的也没了——这种“过度整洁”让人想起我妈帮我整理房间后,永远找不到东西的恐慌,但去年整理旧硬盘,发现2008年用iTunes录的校园电台节目,背景里还有室友打游戏的键盘声,这种意外留存的时间胶囊,是现在算法推荐流里永远挖不到的宝藏。

或许它真正的价值,是逼着我们在数字混沌中建立自己的秩序,就像现在用Spotify听歌总感觉像在吃自助餐,而iTunes时代每首导入的歌都像自己菜园种的蔬菜——哪怕长得歪歪扭扭,但记得每颗雨滴落在叶片上的时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