畅享高清视频聊天,跨越距离与亲朋好友随时见面畅谈生活点滴
- 问答
- 2025-10-11 18:33:18
- 1
行吧,聊聊视频聊天这事儿。
说真的,我现在有点怕过节,以前不是,以前盼着过年,一大家子人挤在奶奶家那个老房子里,吵是吵了点,但那种热气腾腾的感觉,是真实的,现在呢?去年春节,我是在三个不同的视频聊天窗口里过的,爸妈一个窗口,爷爷奶奶一个窗口,舅舅阿姨们在另一个家族群里搞群聊,我像个主持人,这边说完“新年好”赶紧切到那边,生怕冷落了谁,手机发烫,脸都笑僵了,但挂断之后,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,那种空落落的感觉,比不视频还难受。
你看,技术明明拉近了距离,怎么有时候反而觉得更远了?那种隔着屏幕的“见面”,总像隔着一层毛玻璃,看得见,摸不着,我妈总在视频里说:“你好像又瘦了,多吃点啊。”可她再也没法像以前那样,直接把一筷子菜夹到我碗里,这种细微的差别,视频解决不了。
你得让我说视频聊天一无是处,那也太没良心了。
我有个最好的朋友,在英国,时差七小时,我们的生活基本是颠倒的,我这边艳阳高照忙着开会,她那边是深夜,可能刚写完论文,能见面的机会太奢侈了,但视频聊天,成了我们之间一个特别随意的“后门”。
啥正事儿也没有,可能就是周末下午,我窝在沙发里看书,突然想看看她那边什么样,就拨过去,她通常顶着乱糟糟的头发,穿着睡衣,背景是她的书桌,堆满了书,我们就开着视频,各干各的,我翻两页书,抬头看看她;她写几行字,跟我吐槽一下导师,没有刻意找话题,甚至会有大段的沉默,但那种“陪伴感”是真实的,就好像,我们还在大学宿舍里,她在上铺,我在下铺,虽然不说话,但知道对方就在那里。
这种“无用”的视频时刻,反而比那些正儿八经的“线上聚会”更让我珍惜,它不是为了完成“见面”这个任务,而是让彼此的生活有了一扇可以随时推开的窗,有一次,我工作上遇到个特别憋屈的事,心情差到极点,晚上也没想太多,就给她发了视频邀请,她一接起来,看我脸色不对,也没多问,就说:“你等着。”然后她就把手机架在桌上,对着窗外,伦敦那天下了点小雨,窗户上挂着水珠,街灯的光晕开,朦朦胧胧的,我们俩就隔着上万公里,一起安安静静地“看”了会儿雨,最后她说:“没事,都会过去的。”就这一下,我心里那块大石头好像真轻了不少。
所以你看,这事挺矛盾的,技术这东西,你用好了,它就是一座桥,能让那些真正重要的情感连接,在没办法的时候,有个着落,你用不好,它就成了一个冰冷的任务清单,提醒你又有多久没“履行”探望亲人的义务了。
我现在学乖了,跟家人视频,不再追求“全员到齐”的仪式感,更愿意单独跟我妈视频,让她拿着手机去厨房,给我“直播”她今天做了什么菜,就像我还在家一样,或者跟我爸聊聊他新养的花,镜头怼到花瓣上,能清晰地看到露珠和纹理,那种高清,反而有了一种奇异的亲切感。
说到底,屏幕那头的人,才是最重要的,高清不高清,流不流畅,都是次要的,重要的是,我们有没有借着这块小小的屏幕,把那份“我想你了”、“我在这儿呢”的心情,真真正正地传递过去,工具永远是工具,人才是目的,也许,当我们不再把视频聊天当成一次正式的会面,而是把它变成生活里一个自然的、甚至有点随意的习惯时,那种距离感,才会真的消失那么一点点吧。
嗯,大概就是这样。
本文由谭婉清于2025-10-11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pro.xlisi.cn/wenda/6062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