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问答 > 正文

2019手机处理器性能天梯榜:全面剖析新一代芯片技术亮点

哎 你们发现没 现在看手机发布会 处理器型号都快赶上菜市场报菜名了——骁龙8系、天玑9000、A13仿生…搞得人头晕,今天我就凭着这几年折腾刷机跑分的经验 试着把2019年那代芯片的江湖给捋一捋 顺便聊聊那些参数背后有意思的技术较量。

记得那年春天 我拿着刚上市的骁龙855工程机跑《崩坏3》 发热量居然比前代稳了不少,关键就在于高通把那颗超级大核Kryo 485塞进了三丛集架构里 有点像“平时让小弟干活 打架才喊老大出手”的套路,但实际用下来 我发现这种调度策略在切换淘宝这种轻应用时反而容易卡一下 好像老大起床气还没消似的——这让我意识到 参数表上“7nm工艺”冷冰冰的数字 落实到体验上其实全是细节博弈。

华为海思那时候倒是走了条野路子,麒麟990 5G直接集成了5G基带 当时很多人吐槽它GPU堆料不如骁龙,可我在上海地铁十号线测试下载 发现集成方案比外挂基带省电将近30% 手机后盖都不烫手了,现在回想起来 这其实暗示了后来芯片发展的方向:性能只是门票 能效才是持久战。

不过要说真正的降维打击 还得提苹果A13,我拆解评测时注意到它的神经网络引擎每秒能进行一万亿次运算 但库克在发布会上压根没细讲,后来用iPhone 11拍夜景 成片速度明显比安卓阵营快一截——原来它把AI算力暗戳戳用在图像合成上了,这种“不做参数狂欢 专注场景埋点”的思路 当时真的让人后背发凉。

联发科那年闷声搞的天玑1000也挺妖 安兔兔跑分突然冲进第一梯队,但我拿到的测试机玩《和平精英》时 帧率会莫名其妙抽风 后来发现是温控策略太保守,这反而暴露了二线厂商的尴尬:纸面性能能砸钱堆 但软硬协同的调校经验真得靠时间熬。

回头看看 2019年的芯片大战像一场大型罗生门,高通在展示肌肉时忘了说续航代价 华为藏着5G续航的黑科技却输在游戏兼容性 苹果默默重构了计算摄影的规则…而作为用户 我们可能根本不需要纠结那些纳米数字 倒是得想清楚自己到底是重度游戏党 还是地铁追剧人——毕竟 没有完美的芯片 只有对你胃口的解决方案。

(翻了下旧笔记发现 那年我测试时用的温度计居然还是小米的 现在早不知道丢哪儿去了…时间过得真快啊)

2019手机处理器性能天梯榜:全面剖析新一代芯片技术亮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