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大学:构筑卓越人才成长的沃土与未来之路
- 问答
- 2025-10-12 16:09:14
- 2
上海大学 嗯 怎么说呢,它给我的感觉一直不太像那种老牌名校,端着架子,它更像 呃 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实验场,或者说,一块挺肥沃的“土壤”,你撒下不同的种子,它好像都能给你长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,我说的这个“土壤”,不是空话,是真的能感觉到的一种氛围。
我认识一个学社会学的学长,他大二那年就跟着导师去做城中村改造的调研,不是走过场,是真的扎进去跟居民聊天,做数据分析,后来他们的报告好像还被相关部门参考了,这事儿给我的触动挺大的,你看,学术好像不是锁在象牙塔里的,它是有烟火气的,是能跟上海这座城市的脉搏一起跳动的,这种“接地气”的机会,我觉得 就是这块土壤最宝贵的地方之一,它让你觉得你学的东西,是能摸得着的。
,这里的人“杂”得可爱,你会在图书馆碰到通宵画图的建筑系同学,在咖啡厅听到旁边一桌在为某个电影的镜头语言争论不休,甚至食堂里都能偶遇搞行为艺术的,这种学科之间的交叉、碰撞,特别有意思,它不会把你框死在一个专业里,反而鼓励你探头去看看别的领域,我记得有次听一个讲座,是个理工科教授在讲人工智能伦理,下面坐满了文理科的学生,提问环节特别热烈,那种感觉就是 嗯 边界感没那么强,思想的流动性很好。
当然啦,它也不是完美的,有时候你会觉得它太“新”了,少了一点那种百年老校的沉静底蕴,很多东西都在摸索中,会有点乱糟糟的感觉,课程设置有时候也让人觉得 啊 是不是有点太追求前沿了,反而忽略了基础?但这种不完美,某种程度上也给了我们折腾的空间,没人告诉你路一定要怎么走,你得自己去找,去试错,这个过程其实挺磨人的,但成长也最快。
说到未来之路,我觉得上大给我的启示就是:卓越可能不是一条设计好的标准化跑道,而更像是一片可以自由探索的旷野,学校提供的这片土壤,肥力是够的,阳光雨水也充足,但具体长成乔木还是灌木,开出什么花,结出什么果,真的要看你自己怎么吸收、怎么生长,它不保证你一定能成为谁,但它给了你成为任何一种可能性的基础条件。
你说构筑卓越人才的沃土,我觉得核心可能就是这种“允许”和“激发”,允许你不一样,激发你去找自己的路,这条路可能弯弯绕绕,但每一步都算数,这大概就是我对上大最真实的感受了吧,有点散乱,但 嗯 都是实话。
本文由姓灵阳于2025-10-12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pro.xlisi.cn/wenda/6105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