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温2015显卡排行榜:当年旗舰级显卡性能深度揭秘
- 问答
- 2025-11-06 13:08:38
- 3
回想起2015年的显卡市场,那真是一个让游戏玩家和硬件爱好者都感到兴奋的年份,这一年,两大图形巨头英伟达(NVIDIA)和AMD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,为我们带来了多款至今仍被老玩家们津津乐道的经典旗舰显卡,如果我们穿越回2015年,看看当时的性能天梯图,会发现位于金字塔顶端的较量主要围绕着几款核心产品展开。

毫无疑问的王者是英伟达的GeForce GTX 980 Ti,根据当时权威硬件评测网站如AnandTech和Tom‘s Hardware的评测,GTX 980 Ti是2015年当之无愧的卡皇,它于2015年6月发布,搭载了完整的GM200大核心,拥有惊人的2816个CUDA核心,它的出现,甚至让英伟达自己在年初发布的顶级旗舰Titan X都显得有些尴尬,因为电脑报在当年的评测中指出,GTX 980 Ti的性能达到了Titan X的95%以上,但价格却便宜了整整一半,这意味着,用更少的钱,玩家就能获得几乎相同的极致游戏体验,无论是在流行的《巫师3:狂猎》还是要求苛刻的《侠盗猎车手5》中,都能够在1440P分辨率下开启最高特效并保持流畅帧率,甚至初步涉足4K游戏领域,它被中关村在线誉为“甜点级的价格,旗舰级的性能”,是当年高端玩家最值得入手的选择。

而它的直接对手,AMD的Radeon R9 Fury X,则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技术路线,这款在2015年6月末发布的旗舰卡,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在消费级显卡上使用了HBM(高带宽显存)技术,根据PCPop的评测文章描述,HBM显存通过3D堆叠技术,实现了远超当时主流GDDR5显存的带宽和更小的物理体积,这使得Fury X在4K分辨率下的表现非常有竞争力,外观上,它标志性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也让人印象深刻,保证了显卡在高负载下也能保持较低的温度和噪音。超能网在对比评测中提到,尽管HBM技术先进,但在当时的大部分游戏优化中,Fury X的综合性能还是略微落后于GTX 980 Ti,尤其是在1080P和1440P分辨率下,但它的出现,无疑为显卡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,展示了AMD在技术上的创新勇气。
在它们之下,则是两位非常重要的“次旗舰”选手:英伟达的GeForce GTX 980和AMD的Radeon R9 390X,GTX 980作为Maxwell架构的先驱,在2014年发布,但它在2015年依然是高端市场的中坚力量。极客湾在当年的视频评测中称其为“能效比的典范”,其性能足以在1080P分辨率下通杀所有游戏,并在1440P下提供良好体验,而AMD的R9 390X,本质上是前代旗舰R9 290X的升级版,但诚意十足地将显存容量提升到了8GB。驱动之家的文章指出,这款显卡在2K分辨率以及后续更高分辨率的游戏中,凭借大显存优势,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,性价比突出,给GTX 980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
如果我们把时间点再往前推一点,2015年初登场的英伟达Titan X,则是另一个层面的存在,它拥有当时最庞大的GM200核心和12GB的超大显存,是当之无愧的性能怪兽,但正如CNET的报道所说,其高昂的售价让它更像是面向专业用户和极限发烧友的“信仰产品”,而非普通游戏玩家的选择,直到GTX 980 Ti的出现,才让这种极致的性能以更亲民的方式走进了更多玩家的电脑。
回顾2015年的旗舰显卡战场,我们可以看到一场精彩的“红绿大战”,英伟达凭借GTX 980 Ti在绝对性能和市场策略上取得了领先,而AMD则用R9 Fury X的HBM新技术展示了未来的可能性,那时的显卡,正在努力推动游戏画面从1080P向2K/4K迈进,开启了高分辨率、高画质游戏的新时代,这些显卡不仅是当时玩家梦寐以求的装备,也为后来几年的显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本文由穆方方于2025-11-06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pro.xlisi.cn/wenda/72895.html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