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问答 > 正文

掌握产品使用技巧,轻松实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

搞定工具,别让工具搞定你

我有个毛病,总喜欢把软件装得满满当当的,电脑右下角常年堆着十几个图标,每个都号称能“提升生产力”,但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的工作状态基本是:打开十个窗口,切来切去,手忙脚乱,最后发现真正在用的,其实只有浏览器和记事本。

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——问题根本不在工具够不够多,而在于我到底会不会用它们。

就拿Excel来说吧,以前我处理数据,动不动就手工拖拽半天,眼睛看花、手腕发酸,还容易出错,直到有一天,同事看我折腾,忍不住说:“你试试VLOOKUP呗?”我当时一愣,什么玩意儿?他演示了一遍,我整个人都懵了,原来之前我手动对照两小时的表,它三秒就搞定了。

那一刻我真的……有点崩溃,感觉自己像个拿着电动螺丝刀却还在用牙拧螺丝的傻子。

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Notion上,一开始我只当它是个高级备忘录,写写待办、记点灵感,后来偶然看到一个博主分享她如何用Database+Template组合管理整个内容排期,我边看边拍大腿:“原来还能这样?!”那种感觉就像你一直拿菜刀拍黄瓜,突然有人告诉你这玩意儿其实可以切丝、剁肉、甚至开罐头。

所以你说,工具重要吗?重要,但更关键的是——我们是否愿意花点时间,去摸清它的脾气。

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,每接触一个新软件,不再急着投入实战,而是先找它的“快捷键列表”或者“隐藏功能”来看,偶尔也翻翻论坛,看别人是怎么“玩坏”这个工具的,有时候只是一个小技巧——比如Chrome中Ctrl+Shift+T可以重新打开刚关闭的标签页——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,在急需找回刚刚误关的页面时,简直能救大命。

也不是所有功能都值得学,有些东西你研究半天,发现根本用不上,或者操作复杂到不如手动解决,像我曾经试图用AutoHotkey写脚本自动整理文件,结果写了三小时,运行一次效果还不如我直接拖拽——这就属于典型的“被工具给玩了”。

我们现在总说“数字化转型”、“AI赋能”,听起来高大上,但回归到每一天的工作中,效率的提升往往来自于这些微小却实在的“啊哈时刻”,不是你用了多厉害的软件,而是你是否真正地、聪明地把它用了起来。

所以别贪多,挑几个核心的、能解决你真实痛点的工具,把它摸透,哪怕只是学会Excel的三个函数、Notion的两个模板、或者PPT的一个快捷操作,都可能让你下次面对重复劳动时,微微一笑,然后潇洒地敲几个键——

——深藏功与名。

毕竟,是我们用工具,不是工具用我们,偶尔犯傻没关系,但别一直犯同样的傻,共勉。


写这篇文章时,我又不小心把窗口关掉了两次,幸好我记得Ctrl+Shift+T。:)

掌握产品使用技巧,轻松实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