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全志芯片家族发展路径:天梯图背后的技术升级史
- 问答
- 2025-10-05 19:18:20
- 5
说到全志这颗“芯”,真是让人又爱又恨,爱的是它总能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——比如你手里那台老旧但还能打的平板,或者小区门口那个大声播报“体温正常”的刷脸设备;恨的是它明明技术不差,却总被骂“低端”“山寨”,像是个躲在展讯和瑞芯微阴影里的技术宅。
我第一次真正留意到全志,是很多年前淘了一块国产开发板,叫Orange Pi,那时候树莓派正火,但贵啊!结果这玩意儿便宜得像白送,插电一试——居然能跑Linux,还能播1080p视频,我当时心里嘀咕:这啥芯片啊?全志?没听过,但有点东西。
后来才知道,那会儿全志早就靠A10芯片在平板市场杀疯了,说是“杀疯”,其实就是卷价格卷出来的,但你别笑,当年一堆白牌平板能用两三百块钱让你看视频玩小游戏,全靠它,那时候全志的策略就一句话:别跟我谈高端,先让大伙用上再说。
但问题也来了——长期蹲在中低端,用户觉得你“廉价”,资本觉得你“没技术”,全志大概自己也憋屈,于是开始偷偷爬“天梯”。
我最佩服的是它挤进车规芯片的那一步,记得有一回和做智能后视镜的厂商聊天,他说:“你以为我们想用全志?还不是因为便宜又够用!但用着用着发现,这玩意儿居然挺稳。” 你看,全志的路线从来不是突然甩出一颗麒麟9000吓死你,而是像爬楼梯一样,一步一步:先搞定基本功能,再磨功耗,然后加GPU,接着搞AI协处理器……等你回过神来,发现它已经从平板爬到车载、从开发板蹭到智能家居了。
比如那颗T7芯片,说是给行车记录仪用的,但居然能同时跑三路摄像头+AI识别,你说它多厉害?未必,但人家就是卡准了“刚好够用还便宜”的那个点,全志最擅长的就是在你不注意的地方塞进自己的芯片,然后让市场习惯它的存在。
还有一次我拆过一个智能故事机,里面塞着一颗R6芯片——没听说过吧?但就是这种不起眼的东西,默默吃着教育硬件、语音设备的市场,全志就像那种埋头啃硬骨头的选手,你说它旗舰性能不如高通,生态不如苹果,但它就是能活下来,还能活得不差。
踩坑也不少,早年因为专利问题被苹果告过,制程落后的时候被骂“发热怪兽”,甚至现在还有人吐槽它的文档写得像天书……但有意思的是,它好像从来不怕丢脸,文档烂?社区玩家自己补;发热大?下一代偷偷改,这种“打不死”的劲儿,反而攒下一波硬核开发者粉丝。
现在看全志的天梯图,已经不像早年那样只拼主频和核心数了,AI算力、视频解码、功耗区线——这些词慢慢挤进参数表,甚至去年那颗D1芯片,居然用了RISC-V架构,搞得极客们一阵欢呼,你看,它又开始蹭上新热点了。
说到底,全志的升级史从来不是一场高调炫技,而更像是一场务实的“农村包围城市”,它可能永远做不了旗舰机里的C位,但你回头一看,发现它已经长成了嵌入式领域里一个绕不开的名字。
有时候我觉得,全志像极了班里那个不爱说话但总在及格的理科生——不惊艳,但稳得让人安心,而它的天梯,大概就是一步一步自己垒出来的,台阶不太整齐,但踩得很实。
(完)
本文由鲜于凝雨于2025-10-05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pro.xlisi.cn/wenda/5395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