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果M1对决英特尔AMD:移动与桌面处理器性能天梯深度评测
- 问答
- 2025-10-08 09:15:25
- 1
(一)
行吧,聊聊苹果M1。
我知道,现在谈这个好像有点晚了,毕竟M3都快出来了,但你别急,有些事不是“新一代一出旧代就废”那么简单的,我手上这台M1 MacBook Air,用了快两年,到现在我还是会时不时被它的安静和续航吓一跳,而旁边那台某品牌Intel i7的Windows本,风扇动不动就像要起飞,电池?别提了,能撑三个半小时我已经谢天谢地。
这不是什么参数竞赛,这是一种体验的撕裂。
(二)
先说说我最初换到M1时的场景,我之前一直用一台Intel Core i9的某品牌旗舰本,性能是强,但那个发热……放在腿上能煎鸡蛋,我以为所有高性能笔记本都这德行,直到用上M1。
第一次用M1剪片,是条四分钟左右的1080p视频,我习惯性把风扇底座拿出来,结果发现——根本用不上,机器安静得像没开机,导出时间还比Intel那台快了近一倍,我当时就:“哈?这就完了?”
那种感觉,就像你一直以为跑步必须穿钉鞋,结果发现有人光脚跑得还比你快。
(三)
我不是说M1在所有场景下都碾压全场,你要是拿它跟AMD的Ryzen 9 5950X或者Intel的i9-12900K比多核渲染,那确实比不过,架构和功耗摆在那儿,M1本质上是移动芯片啊,但问题就在于:谁天天在笔记本上跑全核满载渲染?
大部分人所谓的“性能需求”,其实是“瞬时高性能+长续航+低噪音+不烫手”的综合体,M1在这块打得传统x86阵营有点懵。
举个例子:我写稿时习惯开一堆网页、一个音乐软件、三个文档,偶尔还挂个微信,Intel机器这时候已经开始卡顿发热,电池肉眼可见地往下掉,M1呢?跟没事一样,这种日常的流畅,参数表根本体现不出来。
(四)
再说游戏,这可能是M1最被吐槽的地方,很多游戏没原生支持,靠转译运行,效率确实打折扣,但你反过来想,这玩意儿本来也不是为硬核玩家设计的,我试着在M1上跑《古墓丽影:暗影》,中等画质居然也能凑合玩——虽然风扇终于响了,但比起Intel那边像直升机降落一样的动静,已经文明多了。
AMD的移动端处理器其实这几年也挺猛,特别是6000系列之后能效比上来了,但Windows本的麻烦在于:U是强,可整机调教跟不上,很多厂商散热设计拖后腿,系统调度也傻乎乎的,动不动就降频。
(五)
我有时候觉得,苹果最狠的不是芯片多强,而是它把硬件、系统、软件全攥自己手里,M1跟macOS那是真·两口子过日子,默契得很,而Intel、AMD得跟无数个硬件厂商、不同版本的Windows搭配,就像不停换搭档跳双人舞,难免踩脚。
这不是给苹果洗地,如果你要用专业软件、玩大型游戏、或者就是习惯Windows生态,x86依然很香,我有个朋友做三维设计的,就坚决不肯换Mac,说某些插件根本没版本,M1再快也是白搭。
所以你说“对决”到底谁赢了?我觉得压根没同一场比赛。
(六)
最后扯一点感性的话,M1让我重新意识到“性能”这个词可能被误导了很久,我们总在追求峰值算力,却忽略了实际场景中的体验损耗,就像一辆跑车,极限速度是快,但如果你每天开的是堵车的市区,还不如一辆省油好停的混动来得实在。
如果AMD和Intel能把能效做得更极致,Windows本也能安静又长续航,那绝对是好事情,但现在,至少在我的使用地图里,M1依然是一个温柔又强悍的意外。
它可能不是最强的,但它重新定义了什么叫“够用,而且用得好舒服”。
本文由韦斌于2025-10-08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pro.xlisi.cn/wenda/5731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