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面解析固态硬盘坏道成因及高效处理技巧分享
- 问答
- 2025-10-08 09:24:40
- 2
哎,说到固态硬盘坏道,估计不少人第一反应是:“啊?SSD也有坏道?” 🤔 对,我以前也这么想,毕竟传统机械硬盘用久了咔咔响,坏道一听就合理,但用上SSD后,系统突然卡死、文件读不出来,我才意识到——这玩意儿不是神仙,它也会“生病”啊!
记得去年我的老三星860 EVO突然抽风,开机速度从10秒变成两分钟,打开PS时直接蓝屏,我一开始还以为是Windows更新又作妖,结果用CrystalDiskInfo一查,好家伙,“重新分配扇区计数”警告亮黄灯!当时我就懵了,SSD不是没有机械结构吗?怎么也会有“坏道”问题?
其实SSD的“坏道”更该叫“坏块”(Bad Block),但大家习惯说坏道,我就顺着来了,它的成因和机械盘完全不同,甚至有些是“自找的”😅,我来掰扯几个真实原因:
“写死了”:闪存颗粒的物理寿命
SSD靠的是闪存颗粒(NAND Flash),每个区块都有擦写次数限制,比如TLC颗粒大概1000-3000次,QLC更少,我那块盘就是常年当下载缓存盘,疯狂写入,活活被“写秃了”💥,这就像让你每天跑马拉松,膝盖迟早废掉。
⚠️ 个人踩坑:别学我拿SSD当下载盘!尤其是便宜盘,真的扛不住。
供电不稳,主控直接“摆烂”
SSD的主控芯片比闪存还娇贵,我有次用杂牌转接盒插硬盘,复制文件时突然断电,再插上就认不出盘了,维修朋友说可能是供电波动把主控搞崩了——坏块未必是颗粒问题,主控一挂,整个盘直接殉情🙃。
高温?SSD也怕“发烧”!
很多人觉得SSD不怕震,就随便塞进显卡旁边的小缝隙,我同事的笔记本SSD常年80℃+,后来频繁掉盘,拆开一看主控都烧变色了……散热片?不存在的!这玩意高温会加速电子迁移,坏块来得更快🔥。
固件bug:厂商挖的坑
去年英睿达某型号固件被爆出“写放大”异常,明明没写多少数据,健康度咔咔掉,这种属于厂商的锅,但用户只能自己扛,所以没事去官网瞅瞅固件更新,真能救命🆘。
怎么处理?别急着扔!先试试这些野路子
工具扫描:但别乱用!
机械盘用HDD Scan扫坏道还行,但SSD千万别用低级格式化或反复扫描!会疯狂写入加重磨损,建议用厂商自带工具(如三星Magician),或者用HDTune看健康状态,重点看“Reallocated Sectors Count”(重新分配扇区数)。
安全擦除(Secure Erase)
如果是主控临时抽风,安全擦除能重置颗粒状态,但我试过一次,数据全没不说,盘也没救回来……所以先备份!备份!备份!(血泪教训)
屏蔽坏块?SSD基本没戏
机械盘还能用MHDD屏蔽,SSD的坏块是靠主控自动映射到备用区域的,如果备用块用光了,那就……节哀吧,我的老盘就是备用块耗尽,直接变砖💣。
终极奥义:预防大于治疗
- 别塞满!留10%-20%空间给OP缓存(Over-Provisioning)
- 散热片加一个不丢人,尤其是NVMe盘
- 重要数据定期备份(我现在用云盘+机械盘双备份)
- 买盘看口碑,避开黑片白片厂商
最后扯句闲篇:电子产品看人品,有时候啥都做了还是坏,就像我那个倒霉的860 EVO,但至少现在我知道——SSD不是永恒的啊,它只是沉默地坏掉,连“咔咔”的哀嚎都不给你听见😢。
(完)
本文由道巧夏于2025-10-08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pro.xlisi.cn/wenda/5731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