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问答 > 正文

联想小新Air13轻薄随行:高效性能无缝切换,工作娱乐全天候伴您左右

说实话,一开始我对“轻薄本”这仨字是有点偏见的,总觉得是为了薄,把性能都削没了,顶多就是个能移动的文档处理器,直到上个月,我的老游戏本彻底罢工——它重得像个哑铃,风扇声堪比吹风机,在咖啡馆打开它都得先做点心理建设——我才被迫开始研究新的。

我就遇到了这台联想小新Air13,打开盒子第一感觉是:真轻啊,这种轻,不是那种廉价塑料的轻飘,而是一种很扎实的、让你愿意随手拿起来的轻,银灰色的外壳,不张扬,放进那种粗麻布的托特包里,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,这点对我太重要了,我每天的通勤就像一场迁徙,肩膀的负担能轻一点都是恩赐。

联想小新Air13轻薄随行:高效性能无缝切换,工作娱乐全天候伴您左右

真正让我改观的,是上周那个兵荒马乱的周二,上午我得在家赶一个急稿,下午又要跑去客户公司开策划会,以前遇到这种情况,我得在家里把资料都整理好,用U盘拷来拷去,生怕漏了哪个文件,那天上午,我就用小新连着家里的显示器,吭哧吭哧地写PPT,开了十几个网页和文档,它那个什么智能散热系统确实安静,偶尔能听到轻微的风声,不像我那个老伙计,动不动就咆哮。

稿子弄完,合上盖子塞进包里就走,到了客户公司楼下咖啡厅,离开会还有半小时,我赶紧打开电脑,想最后顺一遍思路,你猜怎么着?从家里写到一半的那个PPT,直接就停留在合上盖子前的那个页面,连光标闪烁的位置都没变,这种无缝衔接的感觉,有点像……你正做着梦,中间醒了一下去上个厕所,回来躺下还能接着做,剧情都没断,就那一瞬间,我突然理解了“高效性能无缝切换”这个听起来有点广告词的说法,它解决的是一个真实的、微小的,但让人特别烦躁的痛点。

联想小新Air13轻薄随行:高效性能无缝切换,工作娱乐全天候伴您左右

下午开会,连着投影仪讲了一个多小时,机器也只是微微发热,开完会,同事拉我讨论细节,我们就在会议室又折腾了快一小时,这期间,我完全忘了去关心“电脑会不会没电”这件事,等所有事搞定,准备回家时,我看了一眼电量,还剩百分之三十多,这种“电量焦虑”的消失,某种意义上给了我一种精神上的自由,让你能更专注于事情本身,而不是老在盘算“插座在哪儿”。

晚上回家,彻底放松,我以前从不用笔记本娱乐,觉得屏幕小、音响差,那天晚上鬼使神差地,我用它点开了一部电影,它的屏幕色彩很舒服,不像有些电脑屏幕那么刺眼或者泛白,音响效果也超出了我对这个厚度笔记本的预期,虽然肯定比不上专业音响,但人声清晰,有点立体感,追个剧完全够用,我就窝在沙发里,把电脑放在膝盖上,看完了那部电影,没有发热到烫腿,也没有因为性能不足而卡顿。

回想起来,这台小新Air13给我的感觉,不像一个需要你小心翼翼去伺候的“精密仪器”,更像一个没什么存在感、但又特别靠谱的工作伙伴,它不张扬,安安静静地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,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,电量足,反应快,切换顺滑,它可能没法让我在游戏里开最高画质,但对于我这种每天在写作、沟通、会议和偶尔放松之间反复横跳的人来说,它提供的正是一种“全天候的陪伴感”,这种陪伴,是那种让你放心把任务交给它,然后你可以专注于生活和创作本身的踏实,说到底,好的工具,大概就是让你感觉不到工具的存在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