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问答 > 正文

改善充电习惯,守护电池寿命:手机续航全面解析

行吧,聊聊手机电池这事儿,我算是发现了,现在人跟手机的关系,有点像那种又爱又恨的伴侣——白天形影不离,晚上还得给它“喂”电,最怕的就是它突然给你摆烂,电量哗哗掉,那种焦虑感,啧,真是谁用谁知道。

我自己的经历就挺逗的,之前用那台旧手机,基本是随用随充,有时候玩到20%以下才慌慌张张找充电器,甚至边玩大型游戏边充,手机烫得能煎鸡蛋,结果呢,一年不到,电池健康度掉到80%多,下午三四点就开始满世界找充电宝,跟个电量难民似的,后来换了新手机,我下定决心要“科学养机”,查了好多资料,也问了些懂行的朋友,算是摸到点门道,现在这台用了快两年,电池还挺坚挺,所以今天聊的,不是什么教科书式的教条,更多是我自己踩坑和摸索出来的心得。

得破除几个“老一辈”的迷思。

我爸妈那代人,总觉着手机必须用到自动关机,再一次性充满12小时,这叫“激活”电池,这观念对以前的镍镉电池可能有用,但对现在的锂离子电池,简直是“酷刑”啊朋友们,锂电池最怕的就是过度放电和过度充电,你把它用到彻底关机,就像让人饿到虚脱,再猛地塞成大胖子,对内部结构伤害特别大,第一个建议就是:别让电量经常低于20%,我现在的习惯是,看到掉到30%左右,有空就插上充一会儿。

关于“边充边玩”。

改善充电习惯,守护电池寿命:手机续航全面解析

我知道这很难避免,刷个微博回个微信没问题,但像我以前那样边充电边打游戏或者看视频,是真不行,因为你手机同时在做两件高负荷的事:充电会产生热量,高性能应用(比如游戏)更是发热大户,俩凑一块,手机直接变身暖手宝,而高温,是锂电池寿命的“头号杀手”,它会加速电池内部化学物质的降解,如果非要边充边用,尽量别干重活,如果发现手机明显发烫,就停下来让它喘口气,这点我深有体会,现在充电时顶多回个消息,游戏是绝对不玩了。

再说说很多人纠结的:要不要充满100%?

理想状态其实是浅充浅放,在20%-80%或30%-90%这个区间循环,对电池的压力最小,这不是说让你天天盯着电量计,活得那么累,我的做法是:日常使用不必强求充满,比如早上起床发现电有80%多,够用一天,我就拔了,偶尔需要出远门,或者知道今天会重度使用,再把它充满到100%,现在的手机都有优化充电功能(比如苹果的优化电池充电,安卓的智能充电模式),一定要打开!它会让手机学习你的作息,比如你习惯晚上充电早上拔,它会在充到80%后暂缓,快天亮前再慢慢充满,避免电池长时间处于满电高压状态,这个功能真的挺贴心。

改善充电习惯,守护电池寿命:手机续航全面解析

还有个小细节:充电器的选择。

尽量用原装或者靠谱大品牌的充电器,那些来路不明的山寨充电器,输出电压电流不稳定,就像给电池吃“垃圾食品”,短期可能没事,长期来看隐患很大,我有个朋友图便宜用了杂牌快充,没多久电池就鼓包了,吓得我赶紧把我那个九块九包邮的充电头扔了。

最后我想说,电池本身就是个消耗品,它的寿命是有限的,我们做这些,不是为了让它永生,而是为了让它在有限的生涯里,能更稳定、更持久地为我们服务,别在关键时候掉链子,就像养车,你定期保养,它就能陪你更久,少闹脾气。

放平心态,别为了一点点电量焦虑得不行,手机是工具,我们是主人,养成一些小习惯,比如随手充个十几二十分钟,避免极端情况(过放、过热),就能有很大改善,我现在基本告别了电量焦虑,这种感觉,真的自由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