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问答 > 正文

探索像素天梯真相:数码相机厂商如何通过像素升级争夺市场霸主?

哎,你说现在买相机,第一句问啥?八成是——“这个多少像素啊?”好像像素数成了衡量相机好坏的唯一尺子,我抽屉里还躺着那台800万像素的老卡片机,当年可是宝贝得不行,现在随便一个手机都吊打它,但说实话,像素这东西,真的被我们想得太简单了。

记得大概是2000年初那会儿,数码相机刚开始普及,像素大战就悄悄打响了,厂商们像打了鸡血一样,你出500万,我就要搞800万;你突破1000万,我立马发布1200万……数字蹦得比股票还刺激,那时候感觉,每年不在像素上蹦个几百万,都不好意思开发布会,但说实话,作为用户,我真的需要那么多像素吗?我大部分照片也就是发发朋友圈,偶尔洗个6寸照片,其实600万像素都绰绰有余了,可市场不这么想——高像素成了最直白的“卖点”,简单粗暴,容易理解。

你仔细想想,这背后其实是厂商的一种“偷懒”策略,提升画质有多难?要搞传感器技术、处理器算法、镜头素质……哪一样不是硬骨头?但像素数不一样,数字往上堆,听起来牛,宣传起来也响亮,有点像手机跑分,分数高不代表用着不卡,但消费者就吃这一套,我有个朋友,前年非要买台5000万像素的入门单反,结果拍出来的照片放大看,噪点比细节还多——传感器太小,像素挤在一起互相干扰,反而画质下降了,这哪是升级,简直是“负优化”嘛。

不过也有玩得转的,索尼算一个,A7R系列走的就是高像素路线,但人家配套的全画幅传感器和镜头群确实能扛住,适合商业摄影那种需要放大数毛的场合,但你看,同样全画幅,佳能EOS R5的4500万像素和松下的S1R的4700万像素,普通用户根本分不出区别,这时候像素数更像是一种“军备竞赛”,你有了,我不能没有,哪怕实际用不到。

最近几年,风向好像有点变了,厂商开始强调“像素不是唯一”,比如富士的中画幅相机,像素不算顶尖,但靠传感器尺寸和色彩科学圈粉;华为手机甚至玩起了“像素合并”技术,默认输出其实不高,但单像素质量上去了,我觉得这是好事——说明大家终于开始回归理性,关注实际成像效果了。

但你说这场争夺结束了吗?我看没有,前两天看到新闻,某个厂商又在预热“突破1亿像素”的新机……唉,看来这场数字游戏还得继续,只是作为用户,下次再有人跟我炫耀像素数,我大概会笑笑说:你先拍张夜景我看看?像素高不代表夜里不打怵啊。

说到底,像素天梯爬得再高,别忘了相机是拿来记录生活的,不是用来攀比的,我的老800万像素相机现在拍出来颜色依然有味道——可能,有些东西不是数字能代替的吧。

探索像素天梯真相:数码相机厂商如何通过像素升级争夺市场霸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