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体验DIY专属虚拟手办的乐趣?快来下载《手办模特》吧!
- 游戏动态
- 2025-10-11 15:19:09
- 1
(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,夹杂着日常碎碎念和未完成的思考)
上周朋友发来一张截图,说她用《手办模特》捏了个Q版自己,结果被同事说像"被压扁的橡皮人",我边笑边下载了这个APP,想着反正闲着也是刷短视频,不如试试新玩意。
打开界面那刻确实被惊艳到了——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精致,而是像走进某个手作达人的工作间,布料纹理可以像真实织物一样拉伸,金属漆面会随着光线角度泛出不同光泽,但最戳我的是"瑕疵系统",你可以故意在模型上添加指纹压痕或颜料滴落,这让我想起大学时在陶艺课把杯子捏成葫芦的糗事。
不过刚开始真有点手忙脚乱,想给虚拟手办做渐变发色,结果把蓝色和粉色叠成了诡异紫灰色,像发霉的葡萄皮,后来发现可以导入现实中的色卡,对着家里猫主子的毛色调了半小时,终于做出个毛茸茸的兽耳娘,这过程像极了小时候用橡皮泥捏宠物,只是现在不用蹲在地板上捡碎屑了。
有个细节特别戳我:完成作品后系统会生成"制作花絮",记录你调整过的23次腰线、删除的17个多余配件,看着那些被放弃的版本,突然理解为什么匠人总说"每个成品都是无数次试错的集合",上周帮表弟做生日礼物,他非要给手办加双透明翅膀,结果渲染时翅膀边缘像融化了的果冻,现在那个"半成品"反而成了我们家族群里的表情包。
当然也有抓狂时刻,有次想给古装角色做广袖,手臂关节突然卡成机器人,在群里吐槽后发现是版本更新bug,但比起传统建模软件的复杂参数,这种带着毛边的真实感反而更让人上瘾,就像玩泥巴时衣服沾了土,却因此更珍惜最后烧出来的陶器。
最近开始在小红书分享创作过程,发现很多玩家都在玩"现实VS虚拟"的对比挑战,有人把做好的虚拟手办3D打印出来,发现裙摆褶皱和APP里分毫不差;也有人故意做些反物理的造型,比如飘在空中的茶壶,说这是"给现实世界添点魔法"。
说真的,比起那些完美无瑕的官方手办,这些带着个人印记的虚拟作品反而更有温度,就像上次看到个玩家用APP复刻已故宠物的模型,虽然眼睛比例有点失调,但毛发的走向和爪垫的褶皱,分明就是记忆里那只老猫的模样。
(文章在此处戛然而止,像说话时突然被打断的自然结尾)
本文由巩依美于2025-10-11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pro.xlisi.cn/yxdt/60493.html